中考作文不能写记叙文?考生人数一直增加,普职比会下降吗?
中考第一天,
就这样一闭一睁,
过去了!
第一天考试,大体是这样的情况:
总之,第一天中考,厦门风平浪静,到傍晚时,天气凉爽了不少。
读书学习,塑造着我们的性格。哲学家培根说:“读史使人明智,读诗使人灵秀,数学使人周密,科学使人深刻……凡有所学,皆成性格。”
生活充满着酸甜苦辣,蕴藏着学问与智慧,就像一本无字的书。从生活中学到的,也能影响、改变我们的性格。
为此,你有怎样的经历、体验和思考?以“学习与性格”为标题(诗歌除外),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,在主题班会上与同学交流分享。
要求:自定立意,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,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、地名、校名等。
相比去年 “最好的作品”的中考作文题,今年的作文题出乎不少人意料之外——和高考一样,不少学校都准备了和疫情等有关热点的作文题,但是,都扑了个空。
不过,厦门金尚中学语文老师郑小瑜认为,中考避开备考热点,也是在意料之中——避开备考热点,却能避免学生套题,很好地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,包括语文知识、语言积累、语文能力、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,以及思维能力、人文素养等。
也有人认为,今年中考题有“高中化”趋势,思辨性、演讲性、深度性的风格,都和初中作文风格迥异。
不过,双十中学语文高级教师,市学科带头人李爽倒是认为,如果细究,本次命题格式与初中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非常类似——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《怀疑与学问》,一个中心论点,两个分论点,论述怀疑与学问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。
她因此认为,这给下届的启示是:要回归教材,用好教材中的单元作文要求。李爽说,很多老师在布置作文的时候,抛开教材,直接用历年中考题目,希望让学生尽快适应中考的要求。这一点,到了初三,特别多,特别明显。事实上,教材中的单元作文要求恰恰是配套该单元的阅读而设置的,从教学内容上就是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,又符合不同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特点,同样的选材,不同的学段,要求不一样。这样,写作才不会拔苗助长。
昨天考完后,不少考生在纠结文体,有写记叙文的学生惊慌失措,听说不能写成记叙文?理由是:题目设置的情境是“在主题班会课上与同学交流分享”。那么,与同学交流分享,是不是就是演讲稿?因为演讲稿从体裁上来说就是一篇议论文。
那么,这篇文章一定要写成议论文吗?
李爽认为,这倒不一定——首先在班会课上与同学交流分享,并没有要求在班会课上进行主题发言,而且交流分享的方式有多种多样,内容也可以灵活多样,也就是说,文体不必要求一定是议论文,称呼、格式也不是必选,可以根据表达需要选择。
那么,语言风格一定要口语化吗?
李爽认为,既然是交流分享,那么,作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多种多样。可以倾向于口语,像演讲稿一样,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,通俗易懂。也可以典雅,不要“掉书袋”。只要观点明晰,好听易懂。
也有语文老师认为,倒不是说不能写成记叙文,但是,的确演讲稿更适合议论文体裁写作。
“学习”与“性格”必须二者兼顾吗?
题目出来后,有语文老师坦言,有点懵圈了:出现两个核心词,这是福建中考作文少见的。从题目来看,是要写清楚“学习与性格”的关系,也就是说,既要写学习对性格的影响,也要写性格对学习的影响,要理顺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。
但是,李爽也认为:题目中的导语又说,“读书学习,塑造着我们的性格”,“凡是所学,皆成性格”。也就是说,导语的指向性很明显,侧重于写学习对性格的影响。所以,这样看来,在探讨学习与性格的关系的时候,可以偏重于学习对性格养成、变化的影响。
选材如何体现“皆成性格”和“影响和改变我们的性格的”?
李爽认为,这一点是拉开学生作文梯度的一个重要指标。要求考生读懂题目读透题目,也就是我们平常教学当中强调的审题。比如写性格的改变,我在某个因素的影响下,对事物的判断发生了改变,再遇到相似情形的时候,我做出了与以前不一样的选择,这才能体现学习对性格的影响,也是文章最终所要体现的主旨。当然,这样的养成、改变可能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。可以说,就这一点而言,这样的题目防止了套题。
不过,也有人认为,扯到“性格”,增加作文的难度。
尽管如此,语文老师认为,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,最终还是要看改卷标准。
这几天,我们报道了考生人数,
有父母很焦虑:
中考考生人数越来越多,
普高招生人数会下降吗?
五月份市招委会公布了去年中考录取数据:2019年,中考报名人数是33136人,中考录取率为100%,即100%的人上高中,高中包括普高和中职。
在普职比方面,2019年厦门高中普职比是55.5:44.5,即平均每100名高一新生,55人上普高,45人上中职。
今年厦门中考报名考生人数是36763人,比去年增加3627人;
不仅如此,大家还发现:明年初三学生人数又增加:今年参加“小中考”的初二年是4.2万余人。
不过,并非说明年中考考生人数会比今年增加5000余人。去年中考,初二年学生是3.9万人,不过,今年初三年实际报考人数是3.6万人,也就是说,按照经验,还会有学生选择回老家。
但是,厦门初中毕业生逐年增加,是事实。
市教育局四月份举行的中招工作会议上,市教育局明确表示——
今年普高录取率不会下降,
会维持往年水平。
市教育局介绍,主要通过挖潜扩容,例如,每个班级增加一两个人,学校全力开足马力,此外,外国语学校集美校区和同安一中滨海校区提前招生,各招收6个班,各寄在外国语学校海沧校区和同安一中滨海校区初中部。
《厦门日报》消息说,今年普职比初步测算,会达到57:43。
从目前看,各区的普高录取率差不多。经常有家长说,某区的普高录取率才30%,其实,家长根据招生计划册,是无法准确地算出各区的普高录取率的,这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是面向全市招生。
在这方面,岛内外家长也在争吵:岛内家长说,凭什么岛外一些区普高录取线那么低,岛内要那么高;岛外家长说,凭什么一中双十在岛内录取线那么低,在岛外那么高?谁都说服不了谁。
其实,这是因为招生片区的缘故,厦门一中和双十岛内高中部主要面向岛内招生,岛外招生片区也有很好的高中校,例如同安一中、集美中学等。
每当有小学和初中学校开建消息发布,就有人抱怨:为什么不建高中?应该说,在初中毕业生人数增加的背景下,这几年厦门也加快普高和中职建设步伐。按照规划,今后高中都要建设在岛外,目前,厦门一中海沧校区、科技中学翔安校区已经开办,双十中学翔安校区、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校区也将开办。此外,厦门二中集美校区,厦门六中同安校区也都开始规划。
厦门一中海沧校区
五月份,市教育局负责人做客市政府网,介绍“厦门市2020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”的有关内容,也在访谈中介绍厦门普职比的问题。
市教育局哦,长期以来,厦门市普职比维持大体相当(目前厦门普职比大约为56:44)。
为什么要维持这个比例?市教育局说,主要有以下几个理论依据:
市教育局说,厦门市一直按照中央有关精神执行。
每次谈及普职比,就很伤感情,很多家长并不清楚现在的中职发展,经常说,我不想我的孩子年纪那么小就出去工作!
其实,现实是:现在读中职,并不是说三年毕业后就要工作,大部分人是可以通过职教高考上大学的。
今年厦门中职在职教高考中独领风骚,具体表现在:
绝大部分考生考上大学(本科+高职);
职教高考有29类,近六成的状元被厦门考生获得;
考取全省一半以上本科计划。
有消息说,福建省很快将试点中职 “3+4”,即以中职考入,以本科毕业。当然,一切要以教育主管部门发布计划为准。请密切关注厦门招考
不过,
今天不合适争论普职比的合理性。
明天初三学生还要考两科
明天下午,初二小弟弟小妹妹要上考场了。
仰天大笑出门去,我辈岂是蓬蒿人。
各位继续加油哦!
快讯!闽中考今天告别演出,作文题是……明年新中考亮相,新旧有啥不一样
7.8万名考生明起中考!这些注意事项再看一遍!剩下的事,交给时间去完成吧
快讯!减少“进校园”活动,对学校检查“只减不增”!闽发布基层减负措施
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
记者:佘峥 摄影:张江毅
编辑:蒋含 值班主编:林燕贞